历届学术年会专题 |
2009年第九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2010年第十届学术年会专题
|
2011年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2012年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专题
|
2013年第十三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2014年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专题
|
2015年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2016年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专题
|
2017年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2018年第十八届学术年会专题
|
2019年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专题
|
|
|
1999-2021年我所获得的国家级奖励
年度 |
编号 |
获奖类别与等级 |
成果名称 |
我所主要完成人 |
单位 排名 |
2003年 |
|
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|
—— |
|
—— |
2020年 |
z-104-2-04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二万年以来东亚古气候变化与农耕文化发展 |
杨晓燕
|
—— |
2019年 |
z-104-2-05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复杂地质过程的激光微区同位素研究 |
|
—— |
2017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华北克拉通破坏 |
|
—— |
2015年 |
z-104-2-05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电离层变化性的驱动过程 |
万卫星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四) (排名第五) |
|
2014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晚新生代风化成壤作用与东亚环境变化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|
—— |
2014年 |
z-104-2-03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二十万年来轨道至年际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 |
谭 明(排名第三) |
—— |
2013年 |
z-104-2-03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形成与演化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|
—— |
2012年 |
z-104-2-02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中亚增生造山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|
—— |
2011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中国东部燕山期花岗岩成因与地球动力学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|
—— |
2009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大别山-苏鲁大陆深俯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|
叶 凯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四) (排名第五) |
—— |
2006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岩石剩磁机理与古地磁场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四) |
—— |
2001年 |
z-104-2-01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中国西南特提斯造山带构造与新生代碰撞变形研究 |
(排名第一) 从柏林(排名第二) 张 旗(排名第五) |
—— |
2000年 |
z-104-2-02 |
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|
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 |
(排名第一) (排名第三) |
—— |
2019年 |
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|
深部资源电磁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应用 |
|
第一 |
2011年 |
j-252-0-0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|
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 |
王二七 (排名第三十一) |
第二 十三 |
2016年 |
j-210-2-0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延长油区千万吨大油田持续上产稳定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|
(排名第三) |
5(4) |
2015年 |
j-223-2-03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 |
(排名第五) |
第二 |
2015年 |
j-25201-2-0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|
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八) |
第五 |
2013年 |
j-210-2-05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 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|
(排名第三) |
第三 |
2012年 |
j-252-2-14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金川镍矿高应力特大型矿床连续开采综合技术 |
(排名第八) |
第六 |
2012年 |
j-252-2-09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中国东部中生代隐伏金属矿找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突破 |
(排名第七) |
—— |
2011年 |
j-210-2-0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中国东部成熟探区新增17亿吨探明储量油气成藏新认识与勘探新技术 |
—— |
第六 |
2011年 |
j-232-2-0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大型矿山排土场安全控制关键技术 |
(排名第十) |
第七 |
2009年 |
j-232-2- 01-d0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工程地质结构研究及重大工程防灾应用 |
(排名第一) 杨志法(排名第二) 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四) (排名第五) (排名第六) (排名第七) (排名第八) (排名第九) 祝介旺(排名第十) |
第一 |
2008年 |
j-232-2-0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三峡库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关键技术 |
(排名第三) (排名第五) |
第三 |
2006年 |
j-222-2-0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二元演化模型 |
—— |
第四 |
2003年 |
j-210-2-04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|
招远金矿集中区地质与找矿 |
刘秉光(排名第六) |
—— |
1999-2022年以地质地球所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数
年度 |
sci论文总数(篇) |
国际sci(篇) |
国内sci(篇) |
2022 |
597 |
529 |
68 |
2021 |
486 |
426 |
60 |
2020 |
545 |
482 |
63 |
2019 |
464 |
376 |
88 |
2018 |
465 |
380 |
85 |
2017 |
462 |
392 |
70 |
2016 |
418 |
315 |
103 |
2015 |
383 |
298 |
85 |
2014 |
420 |
313 |
107 |
2013 |
346 |
236 |
110 |
2012 |
330 |
237 |
93 |
2011 |
283 |
196 |
87 |
2010 |
293 |
167 |
126 |
2009 |
258 |
148 |
110 |
2008 |
244 |
145 |
99 |
2007 |
209 |
126 |
83 |
2006 |
214 |
123 |
91 |
2005 |
184 |
110 |
74 |
2004 |
187 |
105 |
82 |
2003 |
182 |
90 |
92 |
2002 |
139 |
65 |
74 |
2001 |
168 |
74 |
94 |
2000* |
122* |
41* |
81* |
1999* |
83* |
26* |
57* |
备注:1999/2000数据是将"地质所"、"地球物理所"、"地质与地球物理所"三种标注合并而成。 国内sci指国内主办的所有sci刊物。
2000-2023年以地质地球所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
nature、science与pnas论文
刊物名称 |
序号 |
发表年份 |
第一作者 |
论文发表时职称 |
论文类型 |
nature |
12 |
2022 |
李超,,, |
博士后 |
|
11 |
2021 |
,周琴 |
研究员 |
|
10 |
2021 |
,, |
研究员 |
|
9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8 |
2012 |
|
副研究员 |
|
7 |
2008 |
|
博士后 |
|
6 |
2005 |
|
助理研究员 |
, |
5 |
2005 |
|
研究员 |
|
4 |
2004 |
|
研究员 |
|
3 |
2002 |
|
研究员 |
|
2 |
2001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00 |
叶凯 |
研究员 |
|
|
nature physics |
1 |
2016 |
|
副研究员 |
|
|
nature geoscience |
6 |
2023 |
|
研究员 |
|
5 |
2023 |
|
特聘研究员 |
|
4 |
2023 |
何会存 |
博士生 |
|
3 |
2020 |
|
副研究员 |
|
2 |
2012 |
王二七 |
研究员 |
|
1 |
2010 |
|
研究员 |
|
|
nature communications |
24 |
2024 |
侯祎斐 |
博士后 |
|
23 |
2023 |
张驰 |
博士 |
|
22 |
2023 |
吴啸岳 |
博士生 |
|
21 |
2023 |
|
副研究员 |
|
20 |
2022 |
张文超 |
博士后 |
|
19 |
2022 |
|
特聘副研究员 |
|
18 |
2022 |
,, |
副研究员 |
|
17 |
2022 |
|
副研究员 |
|
16 |
2022 |
李玮 |
博士后 |
|
15 |
2022 |
|
研究员 |
|
14 |
2021 |
许晶瑶 |
博士后 |
|
13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12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11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10 |
2021 |
王高春 |
博士 |
|
9 |
2021 |
张兵芳 |
博士 |
|
8 |
2020 |
|
博士后 |
|
7 |
2020 |
|
研究员 |
|
6 |
2020 |
郑天愉 |
研究员 |
|
5 |
2020 |
|
副研究员 |
|
4 |
2020 |
|
副研究员 |
|
3 |
2019 |
|
副研究员 |
|
2 |
2017 |
|
副研究员 |
|
1 |
2015 |
|
副研究员 |
|
|
nature astronomy |
7 |
2023 |
李超
|
特聘副研究员 博士后 |
|
6 |
2023 |
,葛亚松,王华沛 |
研究员 |
|
5 |
2022 |
|
研究员 |
|
4 |
2022 |
|
研究员 |
|
3 |
2020 |
|
研究员 |
|
2 |
2018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18 |
郭瑞龙 |
博士后 |
|
|
nature reviews earth & environment |
2 |
2023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|
science |
2 |
2006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02 |
|
研究员 |
|
|
science advances |
9 |
2023 |
张晴 |
博士后 |
|
8 |
2023 |
,任鑫, ,刘建军 |
研究员 |
|
7 |
2022 |
|
特聘副研究员 |
|
6 |
2022 |
杨顺 |
博士生 |
|
5 |
2022 |
|
研究员 |
|
4 |
2022 |
|
研究员 |
|
3 |
2022 |
|
特聘副研究员 |
|
2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20 |
|
研究员 |
|
|
pnas (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) |
19 |
2023 |
|
副研究员 |
|
18 |
2022 |
|
博士后 |
|
17 |
2022 |
|
副研究员 |
|
16 |
2021 |
|
研究员 |
|
15 |
2021 |
|
副研究员 |
|
14 |
2020 |
|
副研究员 |
|
13 |
2020 |
杨赛红 |
博士后 |
|
12 |
2017 |
greig a. paterson |
副研究员 |
|
11 |
左昕昕 |
博士后 |
|
10 |
|
副研究员 |
, |
9 |
|
博士后 |
|
8 |
2015 |
|
研究员 |
, |
7 |
|
研究员 |
|
6 |
|
副研究员 |
|
5 |
杨小平 |
研究员 |
|
4 |
2013 |
|
博士后 |
|
3 |
2012 |
|
研究员 |
|
2 |
2009 |
|
研究员 |
|
1 |
2005 |
|
研究员 |
|